快捷导航   上海中考政策指南   2018上海中考大事记   上海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家长频道   返回首页

中考上海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2010年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5)

来源:语文梦工场    作者:     2010-03-30 13:59:50

说两句

  •   4.九下《曹刿论战》       《左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刿(ɡuì)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nɡ)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牢。2、牺牲玉帛    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      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 。

      10、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六、重点字词解释: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              对曰: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虽不能察:弄清楚。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遂逐齐师:就,于是。//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原因,缘故。    一鼓作气:振作。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望其旗靡:倒下。

      七、理解性背诵: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这可以说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3、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8、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9、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10、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1、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2、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3、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4、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否定了“公”前两次的回答,这是因为“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第一次寄托于近臣的拥护,第二次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九、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如: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

      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3、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4、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5、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夫大国,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其旗靡——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7、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爱国将领:          评价:

      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

      5.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体裁是国别体,长于议论和叙事。

      二、语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ɡ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三、通假字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四、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古义:“旦日”的后一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诽谤。

      5、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古义:躺着。         今义:睡觉地方。

      五、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六、重点字词解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公众场合。

      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偶然进谏。间,间或、偶尔。   期年之后:满一年。

      七、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纳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八、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

      8、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战国时楚国的屈原——楚怀王;西周召公——厉王。

      17.九下《愚公移山》   列子

      一、文学常识

      选自《列子·汤问》。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重点字词 :字音:仞[ren] 垣[yuan]曲 箕畚[ben] 始龀[chen] 穷匮[kui]

      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指”通“直”。 ②始一反焉:“反”通“返”。 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④亡以应:“亡”通“无”。 ⑤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⑥陇断:“陇”通“垄”,高地。

      一词多义:

      ①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 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

      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

      ①惩:古:戒。(惩山北之塞)←┈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今:处罚。

      ②阳:古:山之南,水之北。 今:太阳。    ③阴:古:山之北,水之南。(达于汉阴) 今:阴天。

      ④诸:古:之于。(投诸渤海之尾)今:各个、许多。 ⑤毛:古:草木。(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今:毛发。

      ⑥已:古:止,停止。(惧其不已也) 今:已经。

      词语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荷担者三夫。(译:三个(能)挑担的人。)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

      译:你太不聪明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5、《寓公移山》选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寓公提议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寓公的关心,并不反对寓公移山。

     

    2018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上海中考指南

    上海中考指南

    《上海中考指南》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政策及数据进行了更新,希望《中考指南》陪伴在每一位中考学子及......[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说明

    自主招生

    自招方案

    中考体育

    特长生

    中职校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家长

    期中试题

    中考高分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格致中学

    大同中学

    上海中学

    七宝中学

    南洋模范

    立达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