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度网友101011:先说一下我的身份,我初中时是所谓的“职业化竞赛生”,如今高中在读。
首先我不排斥对竞赛的反对之声,竞赛确实不是一条很理想的路,也确实背离了培养兴趣的初衷。
现在很多学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竞赛职业化了,我可以算其中的一个受益者,虽然那次新知杯考得也不算理想,但还是有幸进了四校。
我认为,在更好的方案被提出前,竞赛暂时取消不得。
不要认为很多“职业”竞赛生是被拔苗助长的,奖项本身便有很高门槛,如果那位家长的孩子能做到以下至少一点,你可以出来反驳我:
1.在未接受“职业”竞赛培训前,提前一年至少拿到三等奖
2.借助教材或网络,至少自学1~2条大学较基础的知识点(微分方程、洛伦兹变换、DWT……)
3.自己推导或总结定理或经验公式,可以自出竞赛模拟卷
以上是我和我身边不少被认为是成功“竞赛生”的同学在那时做到过的。
我们老师曾经开玩笑说,新知杯获奖者有身高体重门槛的——实际上就是说,没有本来的实力、只靠大量培训并不能成就竞赛选手。
我周围也有“业余”的竞赛选手(或者说是数理化的狂热者),他们也有与我们相近的实力,并且同样获得过很多奖项。其中有同学甚至完全没接触竞赛课程,仅用自己推导得到的系统解决数、理的竞赛题,那同学现在的水平也在我之上。
我们好歹可以中考,即使像我基础成绩不算很好,考个较一般的市重点也不成问题;难以想象,取消竞赛后,他们何去何从?有些人或许区重点都存疑。往重的说,中国将失去最后的天才。
在我看来,中考“业余”“职业”的鸿沟不亚于竞赛,虽然竞赛的也不小。
当然,很多人最终不会从事科学研究或类似工作,也没有参加竞赛的天赋,更不会像一些优秀“业余”竞赛选手那样狂热。真正的竞赛只应属于少数人,挤破头往竞赛里去是没必要的。
那么,请平心静气地接受中考,而不是先往竞赛里挤,失败了再过来“讨公道”。
另外,本人认为目标不是竞赛的同学参加竞赛碰运气不是坏事,这样的心态也很不错,前提是不影响你自己。
ps.经本人与学弟学妹核实,这次新知杯名校垄断部分归咎于题目死板,满分过多。
e度论坛原创帖:看到有人呼吁取消新知杯甚至自招,出来说几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