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上海中考政策指南   2018上海中考大事记   上海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家长频道   返回首页

中考上海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上海中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集(四)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zhouwangqiang    2012-03-22 16:19:53

说两句

  •   十六.孔孟论学

      1.常识:

      ①.选自《论语》、《孟子》。

      ②.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言行主要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2.段意启示:

      《论语》

      第一则: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第二则: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坚持不懈,自强不息。

      《孟子》

      第一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第二则:论述了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3.句译: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其中含义)就会迷惑不解(无所收获),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不得其义,无所收获,对学习)感到危险(而没有信心)。

      ②.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

      ③.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奕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④.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

      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谥号)为“文”。
     


      十七.黄生借书说

      1.常识: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清朝进士,文学家。

      2.中心启示: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段意:

      ①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②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五段):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遇到肯“公书”的人,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要专,归书要速。勉励他应该珍惜少年时光,勤奋学习。

      3.句译:

      ①.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其余那些祖父、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

      ③.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十八.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1.常识:

      ①.选自《板桥家书》。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法家、文学家。

      ②.文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读《周易》的故事。

      2.中心: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到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段意:

      ①.作者提出“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树起批驳的靶子,表明鲜明的态度。

      ②.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

      ③.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该选择精华。

      3.句译: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②.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

      ③.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

      ④.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况且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记诵的弊端。

      ⑤.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
     


      十九.黔之驴

      1.常识:

      ①.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②.“唐宋八大家”中和他同一时代的文学家是韩愈。

      2.中心:描述了虚有其表的驴子最终被老虎所食的故事,诣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启示:启示人们要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段意:

      ①写老虎初见“庞然大物”的驴子,小心谨慎地进行观察

      ②写老虎通过不断地观察并试探驴的反应,终于认清驴子“技止此耳”,于是吃掉这个“庞然大物”。

      ③第三个角度: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君治理国家。

      3.句译: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一只)老虎看见它,(觉得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做神物。

      ②.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老虎)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又走近(了一些),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它)。

      ③.虎因喜,技之曰:“技止此耳!”。

      老虎于是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④.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⑤.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二十.黠鼠赋

      1.常识:

      选自《东坡全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中心: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乘机逃脱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疏忽大意。

      启示: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段意:

      ①.写黠鼠骗人,得以逃脱。

      ②.以“是鼠之黠”点题,分析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欺骗。

      3.句译:

      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书童于是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不料老鼠)掉到地上就跑了,即使是(动作)敏捷的人,也(要)措手不及。

      ②.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求形脱也。

      所以(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来);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谋求逃脱。

      ③.拊床而止之,即止复作。

      (苏子)拍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已经停止了(不久它)又发出(声音)。
     

    2018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上海中考指南

    上海中考指南

    《上海中考指南》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政策及数据进行了更新,希望《中考指南》陪伴在每一位中考学子及......[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说明

    自主招生

    自招方案

    中考体育

    特长生

    中职校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家长

    期中试题

    中考高分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格致中学

    大同中学

    上海中学

    七宝中学

    南洋模范

    立达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