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 作者:熊丙奇 2012-10-17 09:14:53
上海中考网10月17日:“上世纪80年代,中学比高考上线率;90年代,开始比本科率;进入新世纪,本科率逐渐被一本率取代;现在,对于重点中学来说,在一本率之上,主要看有多少个上北大、清华。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最近,我到一所高中给学生开讲座,校长谈到现在的高中办学,十分苦恼。他说,自己在高中教学30多年,觉得教书越来越难,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按照校长讲的“办学目标”,其实,任何学校都会越来越难。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重点高中的高考上线率也能达到50%,而现在以几个能上北大、清华作为“指标”,就好比是奥运赛场上比金牌,而且是不拿金牌就失败。这种办学目标的变化,导致教育的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来越窄。
高中的这种办学局面,也让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日趋严重。围绕办学目标,不少高中都向学生和家长灌输“没考上一本就不算考上大学”、“不上名校没有出路”的观念。于是,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6.7%,每年的高考升学率达到75%,全社会的高考焦虑却没有缓解。大家都盯着那8.5%的一本高校,以及只有万分之六不到的北大、清华资源。
这使得高中办学出现一些怪相。比如,为了抢来能考上北大、清华的生源,有的高中不惜花费巨资。这被认为是快速树立学校品牌的捷径,生源、师资等问题也将随之纳入所谓的“良性发展”轨道。还比如,有的高中为有学生上北大、清华,私下“动员”一些考上其他名校的学生放弃报到,来年再考。虽有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公办学校举办复习班,但不少学校根本不理禁令。相反,这样的“高复班”还会对学校办学、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起到示范作用。
高中办学的路越走越窄,表面上的原因是应试教育体系,但客观而言,30年来,高考的格局基本未变。按此分析,升学率提高,是应当降低高考焦虑的。因此,根本原因还在于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等级化,以及社会就业的“学历歧视”。这些与集中录取的高考制度相结合,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成才等式:高分=名校=更高的社会地位与好工作。
我国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但路径是否正确,值得思考和商榷。首先,靠过去实行精英教育的公办学校来进行扩招,迅速稀释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同时挤占了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的生存空间;其次,靠行政计划实施扩招,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缺乏明确的办学定位,没有个性与特色;再次,在扩招同时启动了“985”工程。以上几方面综合起来,直接导致高校的等级更加分明、同质化情况加重。如果选择国内高校,大家势必选择级别高、获得国家投资多的。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资源扩大了,但大家的选择空间却没有扩大。
我国的人才政策,则进一步“推波助澜”。一些地方和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应聘者毕业学校要是“985”、“211”等。这种学历歧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有效的治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进名校,将有着更好的“同学资源”,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便利。
所以,解决高中办学路越走越窄——实质就是我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的问题,要从高考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和用人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努力。改革高考制度,是让教学、招生、考试分离,给予中学自主教学的考试制度环境;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淡化行政色彩,让学校平等竞争,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是让考生有多元的高等教育选择;改革用人制度,是让社会消除学历、学校歧视,让大家从关注这些外在身份,转而关注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倡导公平就业。这样的教育与就业环境,才能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信心。
(文章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 文章作者:熊丙奇)
推荐阅读:
2018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