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青浦区201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调研化学试卷
- 年份:2013.4 地区:静安区、青浦区年级:初三
- 类型:二模试题 科目:化学试卷:扫描版
- 答案:暂无答案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九 年 级 理 化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3.04
化 学 部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共26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Fe—56 Ca—40
六、选择题(本大题含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27.在物质的运动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有
A.蜡烛融化 B.煤气爆炸 C.烟花燃放 D.铜器生锈
28.可以看作纯净物的是
A.河湖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自来水
29.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2
30.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读法或写法对应正确的是
A.3H:3个氢分子 B.KSO4:硫酸钾 C.氧化铁:FeO D.O:氧元素
31.氢氧化钙是一种建筑材料,它的俗名是
A.熟石灰 B.生石灰 C.大理石 D.石灰石
32.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豆浆加入水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食盐加入水中 D.菜油加入水中
33.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主要反应:SiO2+2CSi+2CO↑,其中还原剂是
A.一氧化碳 B.碳 C.硅 D.二氧化硅
34.雷雨天,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有关氧气和臭氧认识错误的是
A.O2 和O3互称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B.O2 和O3的用途不同
C.O2 和O3互相转化是化学变化 D.O2和O3的物理性质相同
35.某同学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中肯定有误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且放热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加热已通入二氧化碳的红色石蕊试液,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紫色
36.关于单质碳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高温时单质碳跟二氧化碳不能反应 D.高温时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37.有关水分子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水和冰是两种物质
B.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说明水分子可以再分解
C.水可以结成冰,说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D.发生化学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38.工业酒精中常含有甲醇(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甲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
|
D.甲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39.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Na2CO3+H2SO4→Na2SO4+H2O+CO2↑
B.H2、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CuO除去H2:H2+CuOCu+H2O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4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D.互为同素异形体物质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具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
41.有关物质保存或使用方法错误的是
A.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须密封保存
B.铵态氮肥要增强肥效,须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C.浓盐酸易挥发,须密封保存
D.白磷易自燃,须保存在冷水中
42.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错误的是
A.配制溶液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B.配制需用仪器是: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
C.过滤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D.蒸发滤液时,需用玻璃棒搅拌蒸发皿中的液体
43.右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下表中所选用的药品及制取的气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
选用的药品 |
制取的气体 |
|
|
固体 |
液体 |
|||
A |
大理石 |
稀硫酸 |
二氧化碳 |
|
B |
二氧化锰 |
过氧化氢溶液 |
氧气 |
|
C |
大理石 |
稀盐酸 |
二氧化碳 |
|
D |
碳酸钠 |
稀硫酸 |
二氧化碳 |
44.归纳与反思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下图中蕴含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为H2 + Cl22HCl,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2:71:36.5 C.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如Cl2 |
|
45.分别把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加入水中,最终可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Na2CO3、CaCl2、HCl B.KNO3、CuCl2 、HCl
C.AgNO3、HCl、HNO3 D.Ba(OH)2、Na2CO3、H2SO4
46.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
A.1∶4∶14 B.3∶6∶14 C.7∶4∶1 D.28∶7∶4
七.填空题(本题含3题,共18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4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① 按题意用物质的化学式填空:近年来,我国对燃煤烟道气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同时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烟道气主要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中,属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是 (1) ,会造成酸雨的是 (2)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3) 。
②防毒面具滤毒罐里盛放一定量活性炭以除去有毒气体,这利用活性炭的 (4) 性。
③ 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 (5) 色。
④ 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醋酸由 (6) 种元素组成。6.02×1024个C2H4O2分子中含有 (7) mol氧原子。
48.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和相关实验如下:
步骤 |
实验操作 |
|
Ⅰ |
取100g水加入20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 |
|
Ⅱ |
再加11.6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 |
|
Ⅲ |
再加20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 |
|
Ⅳ |
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 |
|
Ⅴ |
冷却至20℃ |
请你回答:
① 从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8) (增大、减小、不变)。
② 步骤Ⅰ~Ⅴ实验操作后均可以得到溶液,其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9)
(填:步骤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10) ;
③ 步骤Ⅴ冷却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选填字母) (11)
A.20g B.31.6g C.51.6g
49.电缆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先将含铜废料粉碎,再按如下设计方案处理:
查阅资料得知:(1)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 +2H2SO4 +O22CuSO4 +2H2O。(2)硫酸亚铁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①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
② 蓝色溶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 (13) (填化学式);
③ 该方案中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 (14) ;从固体C中获得纯净的铜,操作(Ⅱ)的具体处理方法是 (15) ;
④ 浅绿色溶液B经一系列操作[操作(Ⅰ)]可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该系列操作的顺序
为 (16) (用编号a、b、c表示)→洗涤干燥。
a.冷却结晶 b.过滤 c.加热浓缩
八.简答题(本题含3题,共22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50.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结合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m. (1) 。
② 实验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制得氧气。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应选择发生装置为 (2) (填字母序号),化学方程式为 (3) ;
③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 (4) 法;
④ 完全反应后共制得0.2 mol 二氧化碳,该大理石中含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5) mol。
反应中共消耗200g稀盐酸,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6)
51.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请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
① 利用上述装置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依次顺序是 (7) (填气体的化学式);
② 装置C的目的是 (8) ,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9) ;
③ 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 (10) 、 (11) 。
52.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Ⅰ.实验记录:
① 在甲实验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12)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3) ;
② 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4) ;
③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废液成分探究: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讨论交流】
① 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15) ;
②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1:是碳酸钠; 猜想2:是氢氧化钠; 猜想3: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的猜想是:是 (16)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上述猜想。
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猜想2正确 |
(17) |
猜想1正确 |
|
(18) |
猜想3正确 |
③ 要验证你的猜想,所需要的试剂和预计的现象是 (19) 。
【反思拓展】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