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xkq1072 2013-05-08 17:57:11
第三课协调发展社会和谐
一、基本概念
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更多体现在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的增加、产值的增长等方面。P47(三)
2、社会发展——主要指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口数量控制和质量提高,资源环境保护,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立,法治环境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教育和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国民的伦理道德素质,降低犯罪率,等等,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内容上各有侧重)P47(三)
3、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揭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所在,就是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49(三)
二、基本知识
1、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作用上是相辅相成的。
(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任何一项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支持。
(2)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所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讲到底,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全体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和文明。P48
2、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1)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这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仅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还一定要有社会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社会发展。P49(二)
(2)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当人们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到维护、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就会产生极大的情感力量,激发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P49(三)
(3)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发展经济与促进社会发展结合起来。P50(一)
3、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1)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有全面的小康生活。P50(二)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也要上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P51(一)
(3)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①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P52(一)
4、提高民族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1)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P52(二)
民族素质,或者说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综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良好的民族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是靠精神支撑起来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越高,其自身的能力和能量的发挥也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多。P52(三)
提高民族素质,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就是要按照“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民族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提高民族素质,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P53(一)
5、社会和谐的要求
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54(二)
社会和谐要求发扬民族,实现法治。
只有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成员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决策。实行法治要求依照宪法和法律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要求人人学法、知法、守法、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只有实行法治,社会才能稳定、有序、和谐。P54(三)
社会和谐要求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正义。
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各种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标志着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正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求人们为人处事具有公平的意识,遵循正义的准则。P55
社会和谐要求大力倡导诚信和友爱。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种基本规范,就是在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誉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友爱也是公民道德的一种基本规范、友爱的基本内容就是相互关爱、融洽和睦、知礼守礼。诚信和友爱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应自觉遵守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P56
社会和谐要求社会充满活力。
社会活力指的是一种推动社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永不停顿的力量,它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P57(一)
社会和谐要求社会安定有序。
安定是指社会处于平稳状态,有序是指社会处于有秩序状态。社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谐,要防止出现社会动荡、无序,避免产生社会混乱。只有人人讲规则、守秩序,社会才能安定有序。P57(二)
社会和谐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人要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成为自然的朋友。才能获得自然持续、有效的回报。P57(三)
6、社会和谐要求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1)社会和谐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
①社会和谐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现实。
②社会和谐是关系到13亿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和谐的受益者,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因此,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份责任,从应该做和能过做的事情开始,以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P58(二)
(2)社会和谐要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要性:P59(一)(二)
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就能更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P59(三)
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共同建设是共同享有的前提和基础,共同享有是共同建设的结果和归宿。有了共同建设才能共同享有,共同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共同享有的条件就越充分,共同享有的程度也会不断提高;共同享有的程度越高,共同建设的积极性就越高,建设的合力就越强大。P60
2018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