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区招办都下发了志愿填报的表格,各位初三党都面临着志愿的填报。这周去学校,却发现,很多人对志愿的理解都是错误的(至少是1-15平行志愿)甚至是部分老师也都有误读,在此发帖澄清一下。如有不妥之处,本人概不负责,深表歉意请各位家长考生,以招办的解释(可电话询问)为主。本人浦东参考,各区可能有差异,注意!
首先,对于提前录取大家应该是理解无误的。在平行志愿前的顺序是:提前录取→0志愿→名额分配→中高职贯通志愿,以上可以选填,具体的技巧等,大家根据理解进行分析,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说法,我也愿意提供一下建议。
之后,1-15志愿。这些志愿被称为平行志愿,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想过为什么称为平行志愿吧?有些高中在招生咨询时告诉受众的政策理解是:如果你不在一志愿填我们学校,那我们是不会要的,因为我们先录取一志愿的考生,再录取二志愿的,以此类推。这个其实是错误的理解,至于学校居心何如,暂且不论。
正确的理解是:上海中考遵循分数优先原则,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分数够高,就可以去心仪的学校(高过分数线)。打一个比方:我是徐汇考生,我把上中填15志愿,前面1-14全部空着(只是一个比方,不会有人真那么有把握吧,而且空着志愿是否可操作不知道),但是我中考630分满分,我照样去上中。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我把某学校(一般是好学校)填在后面就不可以去的问题,这就体现了所谓的‘平行’!
但是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学校是平行的,但对考生并不是平行的。分数统计出来后的工作是由电脑完成的,那电脑是如何操作的呢?他首先把考生的分数与其一志愿分数线进行比对,如果达成了,那么就进入一志愿,如果没有,进入二志愿,直到找到可以去的志愿,把该考生分配到该学校。也就是说前面举的那个例子,如果在1-14志愿中填了X学校,那就不是去上中,而是去那一所X学校了。由此看来,某些学校所谓只要一志愿学生,就更不靠谱了。裸考考生分配,全部都是机器在做,除非是某某领导经手做小动作。
其实上面解释中还有一个问题:分数线是怎么确定的?每个学校的招生计划是一定的,所以这条分数线是不可能拍脑袋想出来的。其实操作方法与不少人想法不同。这条线是在录取工作结束后才知道的,也就是说A学校录取分数线=A学校中考最后一名录取学生的分数,机器做的事情是把所有报考该学校的学生分数由高到低排,然后按照计划书进行录取,当然了要排除那些在之前的志愿已经被录取的学生。
在浦东填报志愿其实没有太多的纠结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先确定一个零志愿,然后把浦东学校按往年分数(结合心仪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下来,然后跳过由于各种原因,不想去的学校(如:太远、不住宿、校风差等)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某些学校曲解录取工作的意图。这些学校大多不是最好的,但是是较好的。比如A校往往优于B校,于是B校告诉考生,必须把B填一志愿,否则录不到你,这样有效地排除了某些考生中考优异,去A校的可能,牢牢锁定较好生源。其实我们再想一个事情,对于A来说,我把更好的A+校填在一志愿,把A填在二志愿,另一个考生把A填在一志愿,但是我中考620分,他中考590分,难道A校要他不要我吗?这不是很矛盾么?
主要是本人的理解,没有任何针对性,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指出,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