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 蔚 2013-12-06 09:59:26
“PISA二连冠”,不说是喜大普奔,至少也是实至名归。然而,用PISA2012中国上海项目组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的话说,兴奋之余还有许多思考。
有资料可查。作为PISA主管单位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0年12月公布2009年度的测试结果后,迅速与美国联合发布了一篇题为《教育成效者与成功改革者——PISA测试表现优异地区教育改革对美国的启示》的报告。该报告在前言中提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起了全球最雄心勃勃的教育改革议程,名为“争夺顶级教育”项目(racetothetop)。因为,四年前中国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试,立马斩获头名。于是,奥巴马急了,美国教育坐不住了,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时隔三年中国上海再度折桂,不知美国人还会整出什么赶超计划来。狼来了,总比没狼来要好。一如中国乒乓孤独求败,已让国人觉察到并不利于乒乓事业的良性发展。同理,上海基础教育更应借PISA的阵地,卧薪尝胆,自找不足,在危机中永保清醒头脑。
三年前上海夺冠后引发的震动和鼓舞人心的场面历历在目。相比较而言,可能还有许多市民甚至许多业内人士还不了解PISA,但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持续深入发展,本市基础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套用一个网络新词,用“不明觉厉”来形容上海的PISA第一,或许比较贴近——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由PISA而尝足甜头的上海教育均衡化工程,让教育民生切实惠及到了每个家庭、每位孩子。这便是PISA的魅力和功效。只是,上海的PISA很可能还会每隔三年拿一次冠军,但如果家长和孩子,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还是在“不明”的层面,或者对PISA测试只是停留在做对了多少题目、考了几个高分的沾沾自喜上,那便又应了一个网词“细思恐极”——仔细想想,觉得恐怖至极。
走笔到此,忽然觉得PISA作为一个专有名称,应该给其一个既叫得响又贴切的中文译名,否则,总是PISA、PISA的,首先就过不了国家语委这一关。如同耳熟能详的NBA必须换名为“美职篮”那样。虽然PISA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缩写,但如果真的在口口相传中始终沿用这一学术称谓,不令“我伙呆”才怪呢。音译的“披萨(pizza)”已抢先让人大快朵颐,教育的PISA该译成什么才最传神?用上海话吧,“骗啥”肯定不行,骗啥也不能骗教育、骗孩子;“皮啥”好像也太负面,因为常有大人训斥小人:“皮啥?再皮,考试考勿好,当心吃生活!”绞尽脑汁,想不出个信达雅译称。
想想,还是张民选校长对PISA的注释最为精准、最具启发:“PISA测试的数学、阅读、科学尽管都很重要,但各国的基础教育都会把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除此还要培养人的健全体魄、学会欣赏艺术、善于与人打交道等,这些内容PISA都没测。因此,PISA成绩好不等于基础教育就好了,更不等于整个教育就好了。”
2018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