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9日国际班网签的开始,新一届国际班已经开始启航。
下面浅析一下今年的国际班:
1、生源篇:
生源永远是最重要的话题。今年国际班的生源已经明显好于往年,四大实力的牛蛙不在少数,八大水平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班学生水平(这里仅指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考试分数,而非学生智力及非智力水平)总体上还是良莠不齐的,有些国际班的录取门槛还是非常低的。而且,一般的超级大牛蛙会选择(或是被选择)传统四校的实验班(绝大部分是理科班)。
2、学校篇:
今年最吸引人眼球的是21(+1)所学校的国际班纳入了教委的管理,并且出现了公办国际班这个新名词,沪上四大名校中,除了上中以外,都开办了自己的公办国际班。注:星河湾明显带有上中系的痕迹。
3、师资篇:
有了好生源,必须还要有好老师。这一块目前还比较模糊,外教和中教到底哪个好?其实目前也没有定论。今年突然新上马了这么多国际班,优质师资肯定是一个缺口。
4、课程篇:
突然多了很多新名词:AP课程、IB课程、BC课程……具体到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合什么样的课程,目前家长(包括学校),好像都没有很多经验(这一点从选拔过程就可以看出,因为很多提前招生学校国际班和非国际班用的是同一套试卷)。
5、经费篇:
资金是教育的重要保障。估计今后分两条路:1、民办的国际班通过学生高昂的学费消化(注:目前民办国际班的学费主要区间段是每年8-12万),而且已经有了世外、平和等成功案例,今年又有星河湾、德怀特等跃跃欲试;2、公办学校可以把国际班办成一个特色实验班,用中教(点缀个别外教)开展教学,这些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无需特别担心公办国际班的资金问题(当然,公办国际班的学生也不要指望大量的外籍优秀教师等待遇)。这方面是有成功先例的:交附的思源班、曹二的DSD班(虽然今年的公办国际班性质上已经不同了,但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就算没有专门的国际班,复旦附中每年也有大量的学生参加洋高考并且录取国外名校,近年来一向重视北大清华的上中、华二等学校也在“学生出口”方面迎头赶上。
所以,没有理由证明公办国际班没有出路。
新一届国际班已经启航,祝大家一路顺风!
文章来源:e度论坛/小小辛巴 新一届国际班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