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顺大道而行者,救天下者也;尽规矩而进者,全礼义者也。权济天下,而君臣立、上下正,然后礼义生焉。力不能济于用,而君臣上下之不正,虽抱空器,奚所设施?是以佐盟津之师,焚山绝流者也;扣马而谏,计菽粟而顾钓网者也。於戏!
译文
虎豹为害伤人就要焚毁山林,不能顾及平民在山林中种的豆麦;蛟龙为害伤人就要堵绝河流,不能顾及渔人在河流中下的钓钩鱼网.这是因为所保全的重大而所丢失的微小呀.顺着正义的道路前进是挽救天下,完全遵循礼法而行事只是顾全礼义.权衡事情的利弊,施行有利于天下的大事,那么国君臣子都能各守本位各尽其责,然后礼义自然也就实现了.不权衡利害,使尽力气而不能对国家有利,国君臣子全朝上下不能各尽其责,即使空有国君或臣子的名义,又有什么作为呢?所以辅助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是焚毁山林、堵绝河流这样的大事,扭住武王的马匹,劝阻武王死守君臣礼法不去讨伐帝王,是计算豆麦顾及钓网的小事呀.可叹啊!
赏析
此文是《谗书》中的一篇,写于作者三十五岁因屡试不第而困守长安之时。题目为“辨害”,中心即论辨别事情的利害关系。文章通过对人与自然、通过对古代史事的议论,明确指出:做事情必须从“济天下”的大局出发,照顾到全局性的利害关系,采取“焚山”、“绝流”等超越常规的果断行动,而不能拘泥于无用的道德名分畏缩不前。这是针对当时纷乱的政局和“尽规矩”、“全礼义”的迂腐之见而发的议论,见解颇为深刻、独到。文章以人与自然的斗争作比,以古代史实为借鉴,立论大胆、深刻;特别是举出武王伐纣和伯夷、叔齐扣马而谏这一儒家尊奉的先王以臣弑君之事作为主要论据,惊世骇俗,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