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说明】
这首诗作于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全诗采用传统的托物寄怀的手法,明咏剑,实写人。诗的首、颔二联,写携剑出门,为客报仇,白日杀人于都市的豪侠壮举,以“忆昔”二字,紧扣诗题;随后,颈联急转,以描述宝剑生锈的状况,引出作者对岁月蹉跎、壮志空怀和报国无门的感慨。
【原文】
忆昔蛟龙剑(1),提携竟出门(2)。红尘走马处(3),白日报人恩(4)。岁月铜花涩(5),云烟牛斗昏(6)。凄然中夜舞(7),回首暗消魂(8)。
【注释】
(1)蛟龙剑:相传晋张华和雷焕曾得龙泉、太阿二剑。张华死后,剑失所在。雷焕死后,“子华为州从事,持剑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见《晋书·张华传》)后因称宝剑为蛟龙剑。
(2)提携:携带。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鱼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红尘:闹市的飞尘,形容都市的繁华。《文选》载班固《西都赋》有:“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后常以代指繁华的都市。徐陵《洛阳道》中“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即用此义。走马:驰骋骏马。
(4)这两句说:在繁华的都市中豪游,白日提剑代客报仇。报仇也即为了“报人恩”这是古代游侠少年崇尚的一种举动。
(5)铜花:铜锈。李贺《长平箭头歌》:“凄凄古血生铜花。”
(6)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初,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张华请雷焕观察,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当江西丰城。张华于是任雷焕为丰城县令,意欲“密共寻之”。焕至县,在狱里地基下掘得一石函,内藏龙泉、太阿二剑。
(7)中夜舞:半夜起来舞剑。《晋书?祖逖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8)回首:回想往事。消魂:指魂渐离散。形容极度的悲苦。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