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浣花溪,又名百花潭,在成都西南郊,相传因冀国夫人浣洗衲衣,溪中涌现百花而得名。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成都,曾在浣花溪畔的草堂中,陆续居住了近四年。从此,这里成为后人向往的纪念胜地。
《浣花溪记》,明代学者钟惺作。钟惺(1574—1624年),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其著作有《隐秀轩集》三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存录他名下的作品达十一种。
本文记述了游览浣花溪和杜甫祠的经历。文章着力予描写浣花溪的清幽与秀丽,赞赏杜甫在穷愁奔走中,还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襟怀,起到了人与地互相辉映的作用。文末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一笔,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杜甫的敬仰,和对浣花胜地的热爱。本文见解不落常套,对景物的描绘较为形象、细腻。
【原文】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1]。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2]、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3],窈然[4]深碧、潆回[5]城下者,皆浣花溪委[6]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7]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8],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9]。水木清华,神肤洞达[10]。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11]。舁夫云通灌县[12],或所云“江从灌口[13]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14]。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15]。桥尽,一亭树[16]道左,署曰[17]“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18]。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19],乃睹“浣花溪”题榜[20]。过桥,一小洲[21]横斜插水间如梭[22],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23],始为杜工部祠[24]。像[25]颇清古,不必求肖[26],想当尔尔[27]。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28]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29]。
钟子[30]曰:杜老[31]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32],各不相袭[33]。严公[34]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35]!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36]。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37],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38]。
时万历辛亥[39]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40]。使客[41]游者,多由监司郡邑[42]招饮,冠盖稠浊[43],磬折喧溢[44]。迫暮趣[45]归。是日[46]清晨,偶然独往。楚人[47]钟惺记。
【注释】
[1]万里桥——旧名长星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南。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命费祎出使吴国,在此饯行,费祎感叹说:“万里之行始于此。”因此改称万里桥。
[2]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规——画圆形的工具,这里指圆弧。
[3]色如鉴、如琅玕(lánggān)、如绿沉瓜——颜色像镜子,像美丽的石头,像绿沉瓜。鉴,镜子。琅玕,美石。绿沈瓜,一种深绿色的瓜,史载梁武帝西苑食绿沉瓜。
[4]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5]潆(yíng)回——水回旋的样子。
[6]委——水流聚的地方。
[7]少陵——杜甫曾在长安县南少陵居住,自称少陵野老。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