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上海中考政策指南   2018上海中考大事记   上海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家长频道   返回首页
上海中考网中考上海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二模 > 2013年语文二模 > 正文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

[标签:2013静安区 二模语文 语文试卷] 2013-08-09 13:53:30
  • 年份:2013.4 地区:静安区年级:初三
  • 类型:二模试题 科目:语文试卷:word版
  • 答案:含答案
试题预览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初三年级  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3.4

1.  注意:本试卷共27题。

2.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  读(90分)

一、    文言文 (42分)

(一)   默写 (18分)

1.河汉清且浅,                 。(《迢迢牵牛星》)

2.                   ,若出其里。(《观沧海》)

3.衣沾不足惜,                 。(《归园田居》)

4.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5.                     ,故克之。(《曹刿论战》)

6.苔痕上阶绿,                 。(《陋室铭》)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 这首诗按照情节可大致分为三部分,依次是:卖炭翁   炭——卖炭翁运炭——卖炭翁   炭。(每格一字)(2分)

8.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出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三)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8分)

为学

           彭端淑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⑶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⑷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⑸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⑹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9. 以下人物和彭端淑不在同一朝代的是(2分)

A.郑燮             B.姚鼐           C.周敦颐          D.袁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吾欲之南海,何如?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⑴段指出“为学”的难易可以转化,关键在于“为”。

B.故事中贫僧的所为证明了“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观点。

C.选文⑶—⑹段富僧的心理由最初的轻蔑变成了最终的敬佩。

D. 选文第⑺段由“蜀鄙二僧”的故事引出主旨:为学贵在立志。

(四)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2分)

盗不劫幸秀才酒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皇祐中,沽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时劫江贼方炽,有一官人舣舟酒垆下,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已而被劫于蕲、黄间,群盗饮此酒,惊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识其意,即绐曰:“仆与幸秀才亲旧。”贼相顾叹曰:“吾俦何为劫幸老所亲哉!”敛所劫还之,且戒曰:“见幸慎勿言。”

(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

①沽,卖。   ②炽,这里有“猖獗”之意。   ③舣(yǐ),停船靠岸。   ④饷,赠送。

⑤慎,千万,无论如何。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⑴ 时劫江贼方炽(      )              ⑵  偶与思顺往来相善(       )

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人)就谎称:“我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B.(官人)就谎称:“仆人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C.(官人)就坦白说:“我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D.(官人)就坦白说:“仆人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14.官人被劫后群盗的言行证明了幸思顺的好人缘,也就是前文所写的“            ”。(2分)

15.请结合“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这一情节简析为什么幸思顺会拥有如此好的人缘。(3分)

                                                                                   

 

二、    现代文阅读 (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 题(22分)

要不要设立“中华母亲节”?(有改动)

                                             张枫逸

⑴五月第二周的周日是母亲节。母亲节是“洋节”,既然是“洋节”,就一定会有人抵制,而抵制的法子通常就是“设立中国人自己的××节”。

⑵设立“中华母亲节”的话题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就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指出中华民族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呼吁尽快确立“中华母亲节”,并建议以“中华第一贤母”孟母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近年来,每到五月,关于中国是否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的话题,都会成为坊间热议的内容。

⑶在讨论是否应设“中华母亲节”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三个问题。

⑷首先,尊孝感恩是否一定拘泥于某种形式?把五月第二个周日作为“母亲节”,是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属于不折不扣的舶来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其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就不懂得尊孝感恩了?显然不是,中华民族素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古有孟母三迁、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今有“90后”女生孟佩杰背着母亲去上学的故事感动中国。其实,节日只是一种形式,每个回家看看的日子都可以是母亲节。只要心中有爱,尊孝感恩无须拘泥于节日的形式。

⑸其次,中西方节日是否水火不容?①用七夕节抵御西方情人节,用中华母亲节反对美国母亲节,这种正义凛然的态度,看似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捍卫,实则透露出强烈的文化不自信和狭隘的文化观。②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通过种种途径与世界有着若干的关联,中西方节日完全可以互补共存。③现在,许多外国人也开始过春节,有的国家和地区干脆将春节定为公众假日,就是例证。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西方的母亲节、情人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现代社会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④我们可能不知道五月母亲节的由来,但它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而这就足够了。

⑹此外,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意义何在?近年来,为了传承文化,我们将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设为法定节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了这一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商家大张旗鼓的叫卖、景区摩肩接踵的游客,很难感受到文化所在。更值得担忧的是,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力推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的背后,恰恰是孟子故里在不遗余力地鼓吹。在节日过度商业化的当下,如果多了一个中华母亲节,仅仅是给商家一个促销活动的载体、给地方一个经济唱戏的舞台,这样的节日还有必要吗?

诚然,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一道壁垒,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更应传承光大民族传统文化。不过,并非故意标新立异地设立中华某某节,就能凸显中华文化的大不同,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与其煞费苦心另设中华母亲节,倒不如反思端午节、中秋节沦为“粽子节”、“月饼节”的尴尬,丰富现有传统节日的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

 

16.第⑷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3分)

17.以下这段文字放在第⑸段的哪个位置最恰当?(3分)

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言,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8.第⑹段中“很丰满”的“理想”具体指的是            ,“很骨感”的“现实”则是指

                       (均用原文回答,每格一字,不超过规定字数)。(4分)                                                                             

19.第⑺段画线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5分)

                                                                                                                                                               

20.纵观全文,作者对于“设立中华母亲节”持      态度,理由是:(7分)

①                                                                             

②                                                                             

③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

                三毛的来去(有改动)              韩少功

⑴三毛原是一条流浪狗,其名取自《三毛流浪记》。

  ⑵我一直相信三毛可以听懂人语。我们到乡下,一说到老鼠,它就去看老鼠洞;一说到鸡,它就往鸡埘里跑。所以我相信它一直听懂了我妻子的数落,听懂了妻子对我人犬不分同流合污的的各种谴责。每到这时候,它就缩头缩脑,下巴紧贴前爪,一付等着挨骂的呆样。要是郁闷升级,就夹着尾巴钻到木柜下,赖在一道夹缝里久久不出来。

  ⑶妻子说,它挑食的毛病是我惯出来的,跳上椅子和沙发的毛病也是我惯出来的,一见主人出门就要跟脚的习惯更是我溺爱的恶果——为了不让它跟脚,我后来出门时总要扛一把锄头,以示这次出门没什么美事,不过是上地干活,流臭汗,受大累,一点也不爽,这才让它半信半疑放我一马——虽然我一拐弯就把锄头弃在路边,道具用过了就扔。 

  ⑷好几年过去了,妻子渐渐接受了三毛,虽然还有一脸严肃的原则性,镇得三毛不敢乱说乱动,但她说到它的时候也经常冒出“我们家三毛……”一类的话。

  ⑸这一天,我们走在山路上,惊动了前面一只野鸡,扑拉拉从草丛里飞出来。三毛全身一震,撒腿狂追,拉成一道白线飞射而去,但射到那里就没有下文,一点动静也没有。我们赶上前去一看,发现刚才它是一步扑空,不知草叶下伏有危险,竟坠落到高高的陡壁下去了,正在那里哀嚎。那里是密密的杂林,山势既陡,又没有路,一旦它乱钻,那么不是滚到山坡下,就是会迷失在密林里,最终成为猛兽的美餐。

  ⑹我抓住一束茅草,准备把自己放下去。妻子说,你这么重,等一下哪个能把你拖上来?我到哪里去给你找起重机?这一想,只好换上她。她平时最厌恶狗的肮脏,但关键时刻演出了三娘救子的勇敢一幕。她在那一刻既不怕蛇,也不怕虫,更不怕摔,钻进叶片锋利的茅草丛,顺着一条暴出土的树根溜下去,一把将慌慌的小狗    (A 搂  B 拽)到自己胸前。

  ⑺在我的印象中,狗它娘的挺身而出不止这一次。第二次则是在冬天,我们乘飞机去海口,把三毛装进狗笼,交付民航货运。我们抵达海口已是夜晚,到货运处等了好一阵,发现领货的人都走光了,三毛却没有在预定的航班上。妻子有点急,要货运处人员查查,但对方打了好几个电话,还是找不到三毛的下落。这就是说,现在不知它上了哪架飞机,也不知它去了哈尔滨还是乌鲁木齐。“什么货运,你们骗钱!你们白吃饭!……”妻子勃然大怒,把柜台拍得叭叭响,像只冲出牢笼的母大虫,一点风度也没有了,一点思想品德也不讲了,差一点就要跳到柜台里去拼命。“它会渴死的!它四五个钟头没喝水了!受得了吗?你们答应了随机到达,现在倒好,一问三不知,算怎么回事?告诉你,今天不找到三毛,我跟你们没完!没完!……”

  ⑻我平生第一次看她发这么大的火。

  ⑼幸好最后终于有了三毛的下落,就在下一个飞来海口的航班上,半个钟头以后降落!

  ⑽妻子这才嘟嘟哝哝,不再口出恶言。

  ⑾三毛最终是死在海口。没有查出什么病,它就是不进食,一天天消瘦下去,直到油尽灯枯。 它死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卧伏在我的一只布鞋上,发出沉重的喘息声。它是要最后抱住主人鞋上的体温和气息?还是想随着这只鞋子继续旅行?我不得而知。我一直抚摸着它,直到它的目光完全凝定,渐渐熄灭。

  ⑿我把它葬在一棵老榕树下,把它的照片扩印了几张,一张留在海口的家里,另一张带回了乡下,置于一个朝向窗外的书柜。我相信,它那双直楞楞的大眼睛,一直在寻找熟悉的花草,蝴蝶,飞鸟以及大黑牛,还有它曾经朝夕相处的小猫咪咪。它是更喜欢山中生活的。这从它每次随我进山时的欢天喜地可以看出来。它下车前就东张西望跃动不安,一旦下车就撒腿狂奔热情万丈,看到牛或者马一类新奇活物更是摇尾不已大呼小叫——虽然有一次大黑牛飞起一脚,把它踢成了一道空中的抛物线,最后落在水塘里。

  ⒀我总觉得它的尾巴又快活地摇动起来——在相框之外。 

  ⒁我相信,我将来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时候,这家伙也会摇着尾巴,直楞楞地认出我,在那个世界的门口迎接我,结束我们短暂的分手。

⒂蒋子丹正在写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其中也写到了三毛。第二年的一天,她到我家蹭饭,大概因为写得兴奋,便兴冲冲介绍她笔下的情节,关于三毛如何游泳,如何抓老鼠,如何被乡下的大黑牛狠踢了一脚。在这个谈话的过程中,妻子一直在厨房里做菜,好像没有听见。等到上菜,盛饭,开吃,她还是一声不吭,好像桌上的话题与她完全无关。到最后,当蒋子丹说到三毛差一点在机场丢失,妻子……

⒃等她重新回到饭桌,我们开始说陈凯歌和张艺谋的新电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21.第⑷段妻子一口一个“我们家三毛”表明她对三毛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     变成了几年后的

          。(2分)

22.第⑹段空格处选择哪个字更恰当些?为什么?(4分)

   选择      ,理由:                                                                 

23.第⑺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4分)                                                                                

24.第⑶、⑾、⑿段提到了好几件“我”为三毛做的事,请结合感受较深的一件,分析“我”对

三毛倾注的心意。(4分)

                                                                                  

25.以下对第⒀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我”始终没有承认三毛已经离去的事实。

B. 记忆常令“我”产生一瞬间的鲜活的错觉。

C.在“我”的内心深处,三毛永远都不会离去。

D.“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三毛依然快乐地活着。

26.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想象,从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选择两种加以运用,续写第⒂段省略

号处的内容。(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   写  作 (60分)

27.题目:心里满满的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②字数600字左右。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

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④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