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解放日报 2013-10-21 10:14:08
上海中考网10月21日:高中生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不稀奇;但如果还会讲德语、法语或者日语,很多人可能觉得新鲜。近年来,沪上不少中小学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或者“德语班”、“法语班”等特色班。孩子是否要学“二外”?“二外”仍然“小众”吗?将来能派哪些用场?记者走访了部分校长和专家。
小语种不再“小众”?
“之所以开设第二外语,是因为国际交流大势所趋。”
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透露,学校从14年前开设法语课程、10年前又增设德语课程,起源都是中外交流的需要。以法语为例,当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来沪访问时路经进才中学,进校参观后建议与法国相关学校建立长期交流。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在交流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进才中学开设出法语课程。
新址毗邻上海迪士尼的川沙中学,根据未来周边可能出现各国来宾的趋势,提前布点开设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的“二外”课程,供学生选修。
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展,多语种的语言教育,成为沪上一批中小学的特色,开设“二外”课程正渐成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上海中学、大同中学、进才中学、市西中学、世外中学在内的五十几所学校曾经或正在试点多语种教学,其中如上外附中、大同中学、市西中学、六十二中学、世外中学等均有三个语种的外语教学,甘泉外国语中学的日语教学则成为上海多语种教学的一大特色。
多开展一门语言的教学,等于帮学生多推开一扇了解相关国家的窗口。以往只有英语课程,多数学校的国际交流局限于英语国家,而开设了部分其他语种的“二外”课程之后,师生们有了了解更多国家的机会。如川沙中学和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定期开展师生互访,通过实际考察体验等实践活动,增进师生对这些国家的认知和了解。
“二外”有什么用场?
与学校大力推进各种小语种“二外”教学的热情相比,不少家长对“二外”却有些疑虑:与高考无关,此类学习是否增加负担、浪费时间?如果不用于留学,多学一门语言,还有什么用?
据了解,在开设“二外”的众多学校中,有部分学校的语言课程直接与留学相关。以光明中学为例,学校去年与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签约开设法语班,这个班以法语为第一外语,学生高中毕业后符合要求者可直接进入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或其联盟的法国大学留学。这样的留学“直通车”,让许多家长心动。同时,光明中学还将法语教学向低学段延伸——在光明初中、兴业中学等有法语教学的初中开设“初、高中法语贯通课程”,输出师资、课程等,将该项目示范辐射至初中。
同时,“二外”对于学生的升学也有裨益。复旦大学法语专业的尚雯婕,精通法英等多国语言,曾是优秀的法语翻译,还出版过法语译著。她的法语启蒙,就是在进才高中就读法语班时开始的。据了解,进才高中法语班、德语班不少同学最终选择了法语、德语等作为自己大学的专业;有些学生考进同济大学普通专业,但由于拥有德语、法语基础,日后在中德学院等学习后,也能方便出国交流。
其实,如果抛开如此功利的目的,一些小语种的“二外”课程,对于增进学生的国际理解大有帮助。川沙中学每年组织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冬(夏)令营,到英国、日本、韩国等国游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理解多元文化融合。
2018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