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应琛 2013-11-06 09:54:45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则表示,上海的改革思路与北京不太一样,“上海的英语教学改革一直遵循‘小步走、不停步’的原则。”
中国的英语教育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学了十几年,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人不超过5%,大多数学习过英语的人“能看能写不会说”。久而久之,“Chinglish(中国式英语)”应运而生,人们用它来自嘲“考试很行,交流不行”。
近年来,有关让英语回归“交流工具”的讨论愈来愈热。10月21日,北京市向社会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后,立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按照方案规定,2016年起北京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占3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中考英语由12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增加到50分。
对此,有的学生轻吐一口气,费时费力终解脱;也有学生特别失落,辛苦保持的英语优势被淡化了。
人们更关心的是,高考英语降分究竟会给英语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降分能不能改变效率低下的英语学习方式?
英语重要性没变
教育部门为英语降温其实早有预兆。
早在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公布之前,今年9月,教育部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各界意见时,其中有论述称“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此举在当时就被解读为教育改革从英语“开刀”。
此前,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等学者先后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解放孩子。此次方案中英语分值的下降,语文分值的增加,以及最近其他省份陆续出现“高考取消英语科目”的传言,让一些家长产生了这样的揣测:对于今后的中小学生而言,英语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降低了。
对此,北京市教委多次强调,这种想法是对改革的错误理解,降低高考英语分值并非弱化其重要性。
据了解,北京市的改革希望通过调整英语考试分值和结构,改变目前基础教育中英语学习甚至重于中国语言学习的局面。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此次改革中,希望语文和英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交线,在学生身上体现综合素养。
在李奕看来,改革最大的难点在于整体改造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和英语的教学策略。这包括目标的设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的回归,还涉及到教师教学方式、教师能力和素养、学生学习方式等。
访谈中,李奕表示,希望未来的孩子具有深厚的母语素养和传统文化积淀,并通过国际交流把中华民族最美好、最鲜亮的东西传递出去,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则表示,上海的改革思路与北京不太一样,“上海的英语教学改革一直遵循‘小步走、不停步’的原则。”
倪闽景认为,外语教育有它独特的价值,“美国人也学外语,外语的学习对于智力开发,多元文化的理解都有好处,各个国家的现代教育体系都包含了外语教育”。
在倪闽景眼中,重视英语与汉语水平下降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我们看到很多老的大家,国学功底深厚,外语也非常好,这足以证明两者之间也可以是互长的关系。我们现在提笔忘字,真的只是学外语造成的?”
无论如何,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北京市这次改革对英语考试去“功利化”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减少英语分数是否可以促进公平这一点上,有不少人持保留意见。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英语教学确实没必要让所有人都学到同样水平,“有的专业确实不需要英语,应让大家自己决定是否深造”。同时,他也认为,增加英语考试次数,尽管能够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但多次考成本可是很高的,会增加考生负担”。
减分不降温
事实上,在中国,全民“学英语热”现象由来已久。
有人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始于鸦片战争。在坚船利炮面前,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英语便是必需的敲门砖。
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潮真正兴起于改革开放。随着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部门便逐渐把英语纳入高考必考科目。
2003年6月3日出版的《参考消息》刊载了日本媒体《世界周报》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报道:“中国出现英语热……关于学校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把英语纳入正规课程……大学生毕业英语要达到四级,研究生毕业英语要达到六级。”
2018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