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阴天里的向日葵 2014-04-03 19:42:16
高中校长:正“算计”名额分配操作办法
比起家长们的“斤斤计较”,常年参与招生大战的校长们,则开始演绎不同版本的名额分配法。
据了解,各地的初中学校实施名额分配,主要有两种分法: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规模的相应比例分配。但也有一说认为,这样的分法对于那些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显得不够公平。所以,有些地区也出台了导向性政策,强调生均指标倾斜性地分配给高中录取率高的学校或课程改革先进校。当然,把生均指标用来和学校的表现捆绑,也难免遭来非议,被指让择校风“高烧不退”,有违公平、均衡的本意。
结合过去几年招收名额分配生的经验,部分沪上高中校长也提出了关于名额分配这块“蛋糕”的新切法。
上海普陀区一所示范性高中的校长认为,名额分配应该在公平优先的前提下兼顾效益。例如,若是要将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应切分为两块:其中的40%按照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进行分配,还有10%用于奖励性分配,适当对办学质量好的初中给予奖励倾斜。“一条原则就是,坚持按人数分配为主,同时向优质初中做一定倾斜,但倾斜要把握好度。”
这位校长强调,优质高中把名额分配到初中校后,如何对学生进行筛选,高中应有更大的自主权。“应该效仿大学自主招生,让高中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到初中挑选一些学生。至于如何挑选,究竟是面试或由初中校推荐,都该由高中决定。”
另一所中心城区示范性高中校长提出,应该允许高中在拿出一半招生名额做地区分配的同时,尝试差额分配法,即各初中学校依据示范性高中分配名额,按照1∶1.2的比例组织推荐,然后由高中学校进行面试筛选,同时,还应保留一部分面向全市范围的自主招生名额。
不少接受采访的示范性高中校长表示,这些建议的根据,部分来自过去几年名额分配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一些优质高中发现,不少初中拿到名额分配生后往往“推良不推优”。
眼下,最悬而未决的要数民办初中。一位公办初中校长直言,按照新的改革方向,现在很火的民办初中在未来招生中会受到很大影响。“过去很多学生考民办初中,是要去搏优质高中的自主招生名额。今后这部分比例变小,而名额分配比例大增,家长还有什么必要把孩子送去民办初中。”
“在我看来,享受名额分配的‘各初中’只针对公办初中,并不包括民办初中。”沪上一所知名民办初中的负责人说,在名额分配改革面前,对民办初中该如何做,还没有明晰说法。因此,外界猜测政策调整会对民办学校生源产生影响,是没有依据的。
【专家观点】
名额分配生“拖后腿”,到底谁该反思?
叶志明上海大学副校长
中招“名额分配”改革方案,必然涉及到初中和高中两个利益相关体。在这里,一个基本前提必须被强调:初中属于义务教育,政府有责任促进不同地区、学校间的均衡发展;而很多高中的所谓“重点中学”、“牛校”,它们都是公办学校,姓“公”不姓“私”。
也正因此,落实教育部出台50%的名额分配方案,是由公办高中的性质决定的。上海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有义务落实这些改革举措,引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改革,而不是在应试教育上推波助澜。除了考虑教育公平,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优质高中要面对的问题。不少示范性高中之所以对名额分配生缺乏“好感”,主要是基于这些学生入学后的表现:不少来自薄弱初中的学生,在进入优质高中学习后遇到了困难,甚至成绩垫底——这类学生,变成了示范性高中日常教学中要解决的新问题。
如果这能构成优质高中排斥“名额分配”的理由,那么高中很有必要冷静反思一下自己:到底什么叫“好学校”;一所好学校的能耐是只会招好学生、教好学生,还是恰恰相反,能把底子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教好。
如果部分优质高中的老师认为,来自薄弱学校的学生可能会给你的教学带来“麻烦”,那他们恐怕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教“差生”的能力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优质高中的教师只会且只能教“好学生”了?
请容我继而再问一个问题:哪怕一些老师真的认为自己只会教“好学生”,但这些学生真的被教好了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高中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多的,但现在有多少学生是真正喜欢这门学科的?!事实上,不少名牌高中的“好老师”把这门本来很有用的学科教得让学生害怕,学生不仅没有学习兴趣,而且到了大学,能躲就躲,选一些相对容易学习的专业和课程。这是教育的悲哀。实际上,认为部分来自薄弱学校的“名额分配生”跟不上优质高中,是典型的“新办法算旧账”——不是很合理。所谓的薄弱学校,都是办学资源长期不足、在择校大环境下被抛在后面的学校。但如果名额分配的新政能够坚持实行几年,从根本上改变薄弱学校对生源缺乏吸引力、教师没有工作积极性的局面,那么今后学校之间的差异、学生水平的悬殊也未必这么大。让每个学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好学生,他们都能通过名额分配进入优质高中,把这条“断头路”打通,才有可能激活中学教育的全盘活力。所以,50%的名额分配改革从目前来看,确实是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的一剂良方。
推教改,少些“情绪化”为好
柯政华东师大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让优质高中拿出一定的招生比例用于名额分配,这不是新事情,而是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省市做了好多年的事情。不同的是,教育部此次出台指导意见,从明年开始,名额分配的比例要提高到50%。
在这一变化面前,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目前都处于“情绪宣泄期”。比如,薄弱初中校长,大多精神振奋,感到办学的“筹码”来了;而一些优质高中可能忧心忡忡,担心以后怎么办。
之所以把初中和高中的反应称为“情绪”,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静心研究名额分配及其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名额分配做了这么多年,有哪些学校或者哪个地区能拿出基于大数据的样本调查,证明这些改革有效促进了地区教育公平?!包括“50%比例”在内,这一政策背后可能都缺乏有效的科学数据来支撑。不少教改政策的设计、调整还都建立在经验基础上,一项改革措施在推进,可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做了不少,但对政策的后期跟踪、反馈和评估则是相对不足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名额分配改革落入具体操作层面,还是采取“保守疗法”为宜,走一步看一步。
恕我直言,无论是薄弱初中对于“50%”新政的一片赞声,还是不少优质高中表达的忧虑和保留意见,学校的立场基本都是基于升学的功利心。
一些示范性高中之所以对学生的学业基础很“敏感”,根本原因是其被高考绑架。在现有升学体制下,高考捆绑了所有学校,大家都在参与“零和游戏”:无论是传统高考还是自主招生,高中走的都是同一条道路,你走前面,我必然落后,所以学校间才会“斤斤计较”。
从这个角度看,启动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改革只是进了一小步,要让整个教育环境起“质”的变化,必须抓住招考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启动多元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上海在这方面应该先试先行,有所作为。[查看原帖参与讨论]
相关文章:
2018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