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4所上海著名高中,同时举行自主招生活动。考生只能选其一而“不能兼报”,引发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自主招生”成为“掐尖”的战场,与其初衷已渐行渐远。据上海市北区一所以输送奥数竞赛金牌著称的初中校长透露,初三奥数竞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名单,名校校长几乎人手一份:“不少获奖学生,在二三月份就陆续接到一些著名学校的电话,邀请他们报考自主招生。”
上海高中推行“自主招生”,本意是给高中学校和优秀初中毕业生“双向互选”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它属于上海中招的“提前批”,优秀学生提前填报心仪的高中学校,经过学校自主测评合格者与学校签约,中招时享受录取下调20分的“优惠”。在国外,知名高校均为自主招生,学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和特长志趣,同时申报多所学校。因此,在上海高中自主招生政策问世之初,为突出“自主选择”,对学生的志愿填报并无数量限制。而由于多数高中自主招生时间不同,有些学生往往兼报五六所学校赶场参加测试。为减轻学生的“应试”负担,近年来市教委对高中“提前批”政策进行了调整:将初中学校“推优”与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合并为同一志愿,每位考生只能填报2所学校。这一政策,对学生来说,减轻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选择机会。“自主权”首先变成了“选择权”——学生要事先精准定位自己到底更适合哪所学校才能报考。而对高中来说,“限报”规定,则意味着生源竞争更加激烈,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4所上海著名高中首当其冲。
“自主招生”成为“掐尖”的战场,与其初衷已渐行渐远。如果自主招生的标准趋同,各校均盯着竞赛奖牌和学业成绩,那“自主招生”与中考又有何异?[查看原帖参与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