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中考上海站 > 中考报考 > 上海中考指南 > 2019指南第一篇概述 > 正文

2011年中考情况——影响录取结果的关键因素--招生计划

为便于阅读,您可以使用键盘左右键(← →) 进行翻页

  在招生考试的各类信息中,招生计划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之一。计划不是抽象单纯的数字,在数字内层里,蕴含着许多隐性信息,我们应该读懂读透。

  首先,要相信计划,不要以为招生录取前公布的计划数只是一个"大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变通",可以调整,可以突破。查看历年中招的计划和实际录取数,我们可以发现,实际录取数小于计划数的情况确实存在,那时由于报考人数不足造成的,不是人为地"压缩"计划;实际录取人数大于计划数的情况从未发生,那不是由于报考人数恰恰相当,而是被计划数所限定。用招生工作的"术语"说,这就是"计划的严肃性"。所以我们看计划数应该理解为"上限数"。

  读透计划数有利于考生确定自己升学的主攻方向,选择适合于本人学业水平的报考策略。例如示范性高中总是最令考生向往的学校,但也是竞争的交汇点。本人报考哪所示范性高中,有几分成算,放在第几志愿比较妥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离不开读透计划数。一所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数,要拿30%招收推优生,15%招生名额分配法考生,10%招收自荐生,还要留出15%的计划招收外区零志愿考生,去除这几项后,用于招收本区考生的计划还剩多少?这所学校是否在你所在区招收考生?如果不细读计划数,只看学校的招生总数,确定志愿表时就容易误判。

  读透计划数有利于深入了解招生学校。招生计划以计划书的形式公布,不单单公布一个招生数,而是必须连同学校性质、所需区县、办学地址、收费标准、分专业分区域招生人数一并公布。这些最必要的信息要素让考生对报考目标有比较具体了解。

  读透计划数有利于考生维权和监督。"公开"是招生录取的重要原则之一,经有关部门正式公示过的计划,是招生学校和考生个人维护合法权利的依据,在万一发生权利义务冲突的时候,公示过的计划就成为解决纠纷的证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务必细读计划数,以免被糊里糊涂侵权,也避免以想当然的理由违约。

未经作者授权许可谢绝转载